0%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虽然最近有较多的deadline,好像无形之中我要学习java汇编语言,想想还是头疼,主要还是我懒。但是还是每周抽出点时间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整理我的书记读后感。

说实话,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追风筝的人》是我读过的最跌宕起伏、最动人心弦、最引人入胜的描写真实故事的小说,暂时没有之一。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电影说实话我看过,跟书中的世界根本没法比,电影拍的太烂了,不及书本表达内涵的十分之一。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写的实在是太帅了,是贯彻全书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线索。当然这不是爱情,是描写的伙伴之间的情谊和对过去的忏悔。

故事梗概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已无法弥补,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故事叙述

故事很长很荡气回肠,做好准备。

背景

  • 为什么是风筝呢?按当地风俗,每年都会举办追风筝比赛,斗风筝的人用自己的风筝线将别人的风筝线切断之后,他的助手“追风筝的人”要去追到掉落的风筝,之后就可以拥有它作为战利品。阿米尔擅长在斗风筝时切断别人的风筝线,而哈桑则擅长追风筝,他不用看也总能知道风筝掉落的位置,然后追到战利品。
  • 阿富汗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的矛盾由来已久,身为普什图人的阿塞夫就认为哈扎拉人是劣等民族,只配居住在阿富汗中部山区的哈扎拉人聚居地哈扎拉贾特。
  • 关于战争,无论正义或者邪恶,人民会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死于非命,对人民和国家带来很大的变故,战争终究是残酷的,并非像无脑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中所展现的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拿枪耍酷。

早期阿富汗的生活

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富家少年;而他的童年好友,哈桑是父亲的仆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和哈桑自幼一同长大,童年生活宁静愉快,二人经常一起参加喀布尔当地的斗风筝比赛,另外的童年生活还有阿米尔给哈桑在山坡上讲故事(哈桑是仆人的儿子,不识字),大概是童年建立起来的友情吧。

阿塞夫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恶霸少年,年纪比阿米尔和哈桑稍大,他嘲弄阿米尔与哈扎拉人作朋友。阿米尔缺少勇气,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种族歧视)也总是哈桑保护阿米尔,一次,阿塞夫准备攻击阿米尔,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用弹弓与阿塞夫对峙,威胁要打瞎阿塞夫的眼睛,注意这个眼睛,后文还有。阿塞夫只得放弃,但他发誓要找机会报仇。

之后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斗风筝大赛。阿米尔在比赛中勇夺冠军,终于赢得了爸爸的赞赏。比赛结束时,哈桑跑去追赶最后一个掉落的风筝作为阿米尔的战利品,离开之前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哈桑找到风筝之后,却在小巷中遇到了阿塞夫,阿塞夫打伤了哈桑然后强奸了他(同性之间,并非异性)。阿米尔恰巧目睹了这一切,但因为害怕而没有挺身而出。

阿米尔知道如果自己没有带着战利品风筝回家,爸爸就不会为自己感到如此骄傲,于是没有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朋友。他的内心充满负罪感,但又知道自己的怯懦会毁掉爸爸对他刚刚产生的好感,因此缄口不言,没有将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之后,阿米尔由于内疚而无法面对哈桑,和他渐渐疏远。

经历了情感上的痛苦纠结之后,阿米尔认为如果能远离哈桑,生活将会轻松许多,之后还在殴打哈桑,但是哈桑毫无怨言,始终将阿米尔视为好朋友。他希望爸爸能解雇阿里和哈桑,但被爸爸严词拒绝。随后阿米尔在自己生日上陷害哈桑,把爸爸送他作生日礼物的手表和一些钱塞到了哈桑的床垫下,谎称是哈桑偷走,希望爸爸因此能赶走他。哈桑尽管已经知道自己是被陷害,但还是向爸爸承认是自己所为。

爸爸平时坚信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却出人意料地原谅了哈桑。然而阿里和哈桑不顾爸爸的挽留,坚持要离开(估计是哈桑告诉了哈桑的父亲阿里)。阿米尔从此不用每天看到哈桑就想起自己的懦弱和背叛,但无法逃离阿里和哈桑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

美国生活

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后,爸爸带着阿米尔为躲避战乱逃往巴基斯坦,把家留给拉辛汗照看。逃亡途中,爸爸为了保护同车的妇女不被苏联士兵强奸,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他说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的确我很佩服作为男人的勇气,所幸最终这两人都逃脱了危险。

父子二人最后辗转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这里定居下来。爸爸在当地的一家加油站找到了工作,阿米尔也在高中毕业之后进入社区大学学习写作,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阿米尔结识了索拉雅·塔赫里和她的一家,二人很快相恋。随后爸爸被诊断患有肺癌,病情恶化,已经不久于人世,但是还是在逝世前完成了阿米尔的心愿,拖着病重的身躯和塔赫里将军定下了这门亲事,书中的描写:父亲高大伟岸的身躯逐渐萎缩。

阿米尔和索拉雅结婚不久,爸爸就病逝了。阿米尔和索拉雅在旧金山定居下来,索拉雅哭着和阿米尔打电话,诉说了埋藏多年的心事:当年年轻不懂事和别人私奔的故事,但是阿米尔并没有介意,婚姻幸福美满,但是不幸的是,夫妇二人却患有不孕不育,无论怎么尝试都始终没有怀上自己的孩子。

阿米尔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结婚十五年之后的2001年,阿米尔接到了拉辛汗打来的电话。拉辛汗已经重病在身,打电话给阿米尔要他赶到巴基斯坦。令人不解的是,拉辛汗对阿米尔说: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故事反转

阿米尔也哭着和妻子诉说了埋藏多年的心事,对当年的懦弱和行为感动无比的后悔,妻子了解到丈夫当年的行为,也支持丈夫回到了战争中的阿富汗找到拉辛汗。此时阿里已经误触地雷身亡,而哈桑和妻子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索拉博,索拉博,名字的意思是当年阿米尔给哈桑讲述故事中的超级英雄,哈桑和他妻子为了保护阿米尔当年在阿富汗留下的房子挺身而出,被当街枪毙。

随后,拉辛汗告诉阿米尔自己把他找来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他能救回在孤儿院生活的索拉博。阿米尔并不情愿,但拉辛汗向阿米尔吐露了自己隐藏已久的秘密,告诉他阿里其实不育,并非哈桑的生父,而哈桑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和阿米尔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阿米尔被这一秘密震惊出发前往寻找索拉博。他了解到军官经常到孤儿院,给院长一些钱之后带走一个孩子,索拉博已经被首领带走。阿米尔到首领家中与他会面,才发现这个首领正是阿塞夫。阿塞夫把索拉博囚禁在家中,对他性侵犯,强迫他穿女装为他跳舞。阿塞夫同意阿米尔把索拉博带走,但必须要和阿米尔对打,获胜者才能带走索拉博。阿塞夫让随从人员离开,开始轻松殴打毫无搏击经验的阿米尔,不料打斗过程中,索拉博用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左眼,恰好实现了哈桑多年前的威胁。

阿米尔带索拉博前往巴基斯坦,告诉索拉博自己打算把他带到美国,希望能收养他。然而阿米尔无法证明索拉博是孤儿,无法取得美国签证。阿米尔只得告诉索拉博自己需要暂时打破承诺,让索拉博到孤儿院再住一段时间,等相关文件完成之后就接他去美国。索拉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而选择割腕自杀,当时读到这里我还以为完蛋了,所幸被阿米尔及时救下。阿米尔最终通过人道主义签证成功将索拉博带回美国,然后收养了他。尽管阿米尔和妻子悉心的照顾,但索拉博却不再与阿米尔或索拉雅等任何人有交流。

直到2002年3月,阿米尔带索拉博去公园,回忆起了哈桑,于是他放起了风筝,向索拉博展示哈桑最擅长的斗风筝技艺,切断了别人的风筝线。故事最后,索拉博对阿米尔浅浅地微笑了一下,阿米尔却心花怒放,为索拉博去追赶掉落的风筝。跑去追赶风筝之前,他对索拉博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书的结语是:祝各位的风筝飞的又高又远。虽然这本书是两年多以前所读(大一下学期,现在大三下学期),但很多内容仍然历历在目。

读后感

说实话每当读完一些内容,总会被书中的内容震撼到不知道说什么为好。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友谊、背叛、罪恶感、救赎,并非阿富汗所特有,因此小说才能够跨越文化、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差异,与各种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我不想产生上升到道德、做人、生活迷失的角度,因为这样感觉玷污了这本书。

哈桑则甘愿为阿米尔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虽出身低微,却勤劳勇敢,朴实忠贞。他以一生兑现着对阿米尔少爷的忠诚,从小为他出头,为他被黑锅,为他追风筝,为他挣名声,就连洞悉了阿米尔的诬陷把戏后,仍然一声不吭的甘愿背负,最终还为守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去。虽卑微,没有太多文化,却无限完美的男孩儿形象,就像一个基督圣人一般的形象。

没有读过书的哈桑,或许讲不出什么经典的语句,但每一句质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都是他用一生兑现的承诺。

我常常在想,哈桑临死的那一刻是安然的么?是可以瞑目的么?书中没有讲,但我觉得他应该是安然的,因为以哈桑的性格,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坚守在了自己少爷家的祖宅前面,虽然那一刻,他的少爷可能已在千里之外享受这他的另一种人生,可能祖宅对他而言也没有那么的重要,但是,至少对于哈桑,他是重要的,也是这一生当中或许唯一的重要与守护。

说实话,读完之后让我觉得很压抑,甚至读到一半的时候已没有勇气继续去读。结局不应该是这种走向,至少是个我认为的团圆的结局。然而最终,那些人,要么已经去世了,要么快要去世了。

小说最后的风筝,我没太读懂究竟蕴含着什么含义。也许像译者说的,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隐喻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阿米尔是斗风筝的高手,却从未有一次去追过风筝,因为他不需要追,有他的哈桑为他去追,千千万万次。这一次,在他的后半生里,他第一次追风筝,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而追,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才能对得起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们可以相信,追回的不只是风筝,还有那许许多多承载浸透在风筝里的说了和没有说的过往,还有那许许多多完成了和未完成的心愿。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我可能表述的不到位,但是这本书写的真的很棒。


感谢上学期间打赏我的朋友们。赛博乞讨:我,秦始皇,打钱。

欢迎订阅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