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同学(某仙女)给我推荐过一首轻音乐——《武侯祠》,今日忽然之间又偶然刷到了这首音乐,好听的不得了,又忽然想背诵《出师表》,特来发布至博客。越是稀缺的情感,越感人至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当时的聊天记录如下:
可能当时也是这么多感受吧,今日有幸在此刷到了这首音乐,新的感触,毕竟是天朝元素——Chinese Element
,思绪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其实说起轻音乐,不只是外国的钢琴、吉他、鼓点等,中国也有好的好听的轻音乐,比如二胡、古琴、琵琶,声音一想起,将仿佛进入到了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场景中,很浓厚的中国元素,江山如画下的多少豪杰,比如水墨画,比如兰亭唱晚,比如江南婉约,比如江上清风,比如明月照离人,很美的画面,古典与朴素,淡雅与高尚,很有情怀的feel。
那么回到《三国演义》,小时候很爱看这些古代小说,当时读到诸葛亮的时候,也确实佩服他的聪明才智,献策隆中,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巧算华容道,复取荆州,以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踏入战火连天的三国舞台,就算到了晚年,也是亲征南蛮,六出祁山…
后来看了一些为了吸引眼球的网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在那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不是诸葛亮,是周瑜郭嘉荀彧戏志才贾诩,是司马懿,是这些鬼才,他们把一个国家从零到有的带到繁荣了吗?没有。也许诸葛亮不聪明,但他做到了,跟了47岁未有寸土之地的创业者,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他不是神,但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后来知道了为什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来贬低诸葛亮,网文通常都在以这种形式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挣钱。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还是这么说的话,通常是为了“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示自己智商的下线),不必理会。
如果不能理解上文,我在举个例子:假设『马谡』死于生病,而不是死于失街亭。那么网文会不会写:其实三国智商最高的是马谡,马谡不死,司马懿不出,马谡不死,邓艾不动,只可惜天妒英才,不然必能顶替诸葛北伐中原统一大业,而后三国杀马谡技能:天妒。而后网络小说家:马谡不死,三国尽归蜀汉。网友:诸葛亮根本不入流,三国最厉害的军师是马谡。诸葛亮用马谡之计平南蛮易如反掌,马谡死后诸葛亮北伐寸步难行,可以看到马谡死后,蜀汉开始走下坡路。我也会编,有意思么。
当时的刘备还是相当弱鸡,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而自己毫无立足之地,或者说有了立足之地而无力防守。于是在徐庶的建议下去请诸葛亮出山。于是有了后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记录者也是诸葛亮,记录在了千古绝唱《出师表》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十一年的时光也很短,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而迟暮,从最开始的隆中对,开始接手烂摊子,出山前对书童说:“三五年后我会回来的”。到最后的败军之际而奉命,没想到一走二十一年,最终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后来大将军姜维自刎殉国,蜀国走向了下坡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历史需要这样的骨气,来撑起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而绵延不绝,我相信也是中国人具备这样的品质和骨气,华夏文明才传承了五千年不止,即使被外族入侵,还有岳飞、文天祥、闻一多这样的人不是吗?“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气节,是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气节。乱入一段:
- 如果能唤醒中国几万万人的觉醒,我很乐意付出我的生命。
- 我的恋人,是这个国家。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
《出师表》的历史评价也很高,至少,我相信这些古人的眼光也不会差,至少不是把诸葛亮评论的一无是处。也许诸葛亮没那么神话智商500+,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可至少他凭一己之力把没落的一批人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三国时代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司马一族也很大程度上收了曹魏的人头,如果说近代中国史也有个这么伟大的人,那么是周恩来吧。
- 文天祥: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关乎生死的一场战斗,蜀国代表是诸葛亮,吴国代表是周瑜,共五万军队,魏国代表是曹操和一群谋士,共七万军队(我没经历过这个时代,可能不严谨),诸葛亮和周瑜以二十几岁年纪的经验,打赢了五十多岁的曹操,像苏东坡写的那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到最后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这终究是一段传奇,诸葛亮保住了蜀国,创造了历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从岐山到西安的路程只有几个小时的高铁,诸葛亮走了一辈子,只是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汉朝和当初的承诺。七擒孟获,六次北伐,把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俊朗少年变成了一个心力交瘁事事操劳的“老臣”。
丞相踏上漫漫的北伐之路,以报答先主当年的三顾之恩,二十一年的风风雨雨不曾磨灭的是那份初出茅庐的诺言,或许丞相知道兴复汉室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尽人事听天命之后,丞相也只能感叹,吾再不能临阵讨贼,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如今千载已过,卧龙岗的繁花开了几载又几载,小桥流水仍如旧日,而那个赏花赋诗,流觞曲水的白衣先生却众未归来。
当时很讨厌背诵《出师表》,至少现在不是,读完了《出师表》也就读懂了“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一年”。即便是两千年来,回顾中国历史,诸葛亮也是人臣之典范,无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越是稀缺的情感,越感人至深。
-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就像:“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里没有悲哀、悲伤的字,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也许总有一天,会明白一些内容其中的深意,让我成为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