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起初是为了刷题而学习使用C++的,毕竟算法很重要。为什么不使用python作为刷题工具呢,第一性能很差劲,第二,上学期学算法我写python的第一句就是import numpy as np,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

刷题的过程中,因为对C++的一些形如STL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与其说是C++倒不如说是C,所以不如学习一下C++的特性先。没想到两年后我来填坑了。

  之前同学(某仙女)给我推荐过一首轻音乐——《武侯祠》,今日忽然之间又偶然刷到了这首音乐,好听的不得了,又忽然想背诵《出师表》,特来发布至博客。越是稀缺的情感,越感人至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原谅我的直男拍照--------------------------------------------

虽然最近有较多的deadline,好像无形之中我要学习java汇编语言,想想还是头疼,主要还是我懒。但是还是每周抽出点时间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整理我的书记读后感。

说实话,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追风筝的人》是我读过的最跌宕起伏、最动人心弦、最引人入胜的描写真实故事的小说,暂时没有之一。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电影说实话我看过,跟书中的世界根本没法比,电影拍的太烂了,不及书本表达内涵的十分之一。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写的实在是太帅了,是贯彻全书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线索。当然这不是爱情,是描写的伙伴之间的情谊和对过去的忏悔。

当初在上大学之前,终于摆脱了刷题的世界,也曾怒发冲冠的想去读读课外书。当初是对这些文学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古诗词和小说的阅读,冥冥之中我总能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意会不言传的感觉很爽。

现在想来,大学其实也读过一些书,不过随着时间的增长,读书的数量也随时间变化服从指数下降的分布规律。

不过还是要在百忙之中来拾起这个爱好,隔断时间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毕竟人不可偏科,缺少前辈在文字上的教诲是万万不行的。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标准答案完全不同的想法。或许也是转移注意力吧,总比看那些浮躁的,没有营养的,低俗的娱乐视频要好得多,读读故事,修理修理自己的三观,没有浓郁的扯淡鸡汤,只是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为一个Texer,说实话对字体的设置掌握一直不是很好,今天又学习到了新姿势,分别设置中英文字体。

开学前的瞎折腾第二弹,爬取博客数据,分析作者喜好。

在写这个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开学的英文单词怎么说来?百度翻译居然是open school,我自己瞎翻译的school start,话说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啥。

然后还是闲的没事开始写起了爬虫,恩,记得是上Web编程课的时候没兴趣听,自己开始在下面瞎鼓捣爬虫技术,当时爬了几个小例子但是也没搞太明白,不如实战一下。

回归正题,本文收录内容:使用爬虫爬取我自己的博客,当然给出最通用的爬虫分析和程序,内容如下:

  • 博客的主要发表时间
  • 博客的数量,标题;
  • 标签的数量种类,用户偏好等
  • 使用matplotlib粗暴的绘图分析一下

因不蒜子暂时没有开放第三方的API,所以没办法爬取每篇博客的访问量,分析博主哪类文章写的比较受欢迎,等不蒜子开放API后再来完善此工作。

注意,以下python程序最好在jupyter lab中运行,写一句看一句,而且后面的程序还会用到前面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