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烟雨下的青石古木
- 古巷里的袅袅炊烟
- 天青色等烟雨下的黑白风徽州style
- 小桥流水人家的无言守护
- 云海翻腾的婉约黄山


记录这建模一年半至两年以来的收获,如果想学习建模请往他处,如果想看扯淡就点击阅读全文。未完待续。这篇文章始创于2018.12.03,当时写的未完待续,今天2019.4.19,想必可以结束了。
我为什么参加2019的美赛,当时我也问了我的老师,老师说:
如果我不参加,那么他只带一个队(我校一个老师只能带两个队),如果我参加,他就把最后一个名额留给我,别的队找他他都没同意。他知道我的实力,我可以找任何人参加比赛,只要我看着顺眼就行。
当时感动了好久好久。就这样,带了一个没有建模经验的人参加了比赛(前提是什么都会的那种),就这样,拿奖了我的建模之路也结束了。
获奖:
关于成功参赛:
关于赛前培训模拟:
如果你要说,国赛做了这么多模拟题还是没拿奖,别的组抄或者造数据都能拿奖,那努力是不是没啥用。那我和你不是一类人,本文剩下的内容你也不必浪费时间。
每一道题我们都是认真做和讨论的,并不像其他组学生那样几天内完成,学生做不出来就去抄,没有任何意义。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认真写的,从不造结果;每一道模拟题我们也写了论文并让老师审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建模居然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于 2022 年修改,记录当时的内心活动。
个人擅长数据挖掘类题目,队友编程也厉害。别的组还在费劲的用excel处理数据时,我们python已经得到所有想要的各种数据并有初步结果了;加上我丰富的对数据处理的想象力,大数据的题目很容易挖出花来。所以2019年美赛其他题都没看直接上C题,果然是一等奖。以下可能是以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我两年来的建模之旅。
起初是为了刷题而学习使用C++的,毕竟算法很重要。为什么不使用python作为刷题工具呢,第一性能很差劲,第二,上学期学算法我写python的第一句就是import numpy as np,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
刷题的过程中,因为对C++的一些形如STL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与其说是C++倒不如说是C,所以不如学习一下C++的特性先。没想到两年后我来填坑了。
之前同学(某仙女)给我推荐过一首轻音乐——《武侯祠》,今日忽然之间又偶然刷到了这首音乐,好听的不得了,又忽然想背诵《出师表》,特来发布至博客。越是稀缺的情感,越感人至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原谅我的直男拍照--------------------------------------------

虽然最近有较多的deadline,好像无形之中我要学习java和汇编语言,想想还是头疼,主要还是我懒。但是还是每周抽出点时间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整理我的书记读后感。
说实话,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追风筝的人》是我读过的最跌宕起伏、最动人心弦、最引人入胜的描写真实故事的小说,暂时没有之一。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电影说实话我看过,跟书中的世界根本没法比,电影拍的太烂了,不及书本表达内涵的十分之一。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写的实在是太帅了,是贯彻全书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线索。当然这不是爱情,是描写的伙伴之间的情谊和对过去的忏悔。
当初在上大学之前,终于摆脱了刷题的世界,也曾怒发冲冠的想去读读课外书。当初是对这些文学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古诗词和小说的阅读,冥冥之中我总能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意会不言传的感觉很爽。
现在想来,大学其实也读过一些书,不过随着时间的增长,读书的数量也随时间变化服从指数下降的分布规律。
不过还是要在百忙之中来拾起这个爱好,隔断时间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毕竟人不可偏科,缺少前辈在文字上的教诲是万万不行的。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标准答案完全不同的想法。或许也是转移注意力吧,总比看那些浮躁的,没有营养的,低俗的娱乐视频要好得多,读读故事,修理修理自己的三观,没有浓郁的扯淡鸡汤,只是看看外面的世界。